在香港這個全球最昂貴的辦公市場之一,如何最大化利用有限空間同時提升員工效率,是每個企業面臨的挑戰。 辦公桌的布局方式對工作效率、團隊協作和隱私保護都有重大影響。香港辦公室常見的兩種主要布局是開放式和屏風卡位,各有其優劣勢。開放式辦公室設計近年來在香港科技公司、創意產業和初創企業中廣受歡迎。這種布局去除或大幅減少了傳統的隔間和牆壁,創造出一個無障礙的共享工作空間。另一種便是傳統的屏風卡位(又稱工作站)在香港金融、法律、會計等傳統專業服務行業中仍占主導地位。這種設計為每位員工提供半封閉的個人工作空間,通常由120-160cm高的屏風隔開。兩種模式各有優勢,所以新式辦公室應選哪一種設計呢?

1.1 開放式辦公室的5大核心特色:
- 無屏障空間:採用低隔斷或完全無隔斷設計,視覺通透性高,營造空間感
- 靈活座位安排:常見「豬肉檯」(hot-desking),員工不固定座位,每日可選擇不同工作區域
- 共享資源:集中設置打印區、茶水間等設施,減少重複設備,香港企業採用此模式可節省辦公設備成本
- 促進隨機互動:開放式布局可使部門間非正式交流
- 統一美學設計:整體空間採用協調的配色和家具風格,強化企業文化認同感
1.2 開放式辦公室的優勢
- 促進即時協作:開放式環境可使團隊溝通效率提升
- 空間利用率極高:比傳統隔間多容納15-20%員工,對香港高租金環境特別重要
- 降低初期成本:節省屏風和隔斷費用,平均每工位可節省HK$3,000-5,000
- 靈活性強:易於根據團隊變化快速重新配置
- 自然光共享:減少對人工照明的依賴,節能達25%
- 管理透明度:管理者可直觀了解團隊工作狀態
1.3 開放式辦公室的挑戰
- 噪音干擾嚴重:噪音干擾大,影響專注力
- 隱私幾乎為零:不適合處理敏感信息或私人通話
- 個人空間受限:平均每人僅4-6平方米,個人物品存放空間有限
- 歸屬感薄弱:常見的「豬肉檯」辦公桌設置導致員工沒有屬於自己的「領土」
- 監視壓力:可能導致"過度監視"壓力

2. 混合型辦公室:香港未來辦公趨勢
認識到開放式的局限性,香港領先企業正越來越多地採用混合型辦公室(亦有人稱為半開放式辦公室)設計,結合開放式和傳統式兩種模式的優點。香港許多知名企業已成功實施混合式辦公室,成功的混合式辦公室通常保留10-15%的封閉空間(如會議室、電話亭),平衡開放與隱私需求。他們的經驗值得參考:
2.1 混合型辦公室的關鍵元素
- 分區規劃:開放協作區(佔40-50%)+ 專注工作區(30-40%)+ 私密空間(10-20%)
- 靈活屏風系統:可移動或可調高度的屏風隔斷,適應不同需求
- 熱桌政策:非固定座位制,提高空間利用率
- 科技賦能:系統化管理房間的預訂系統,讓有需要的員工使用會議室和專注空間等設施
- 多元家具組合:站立式辦公桌、協作家具、電話亭等
2.2 打造優秀半開放式辦公室的實踐建議
香港許多知名企業已成功實施開放式辦公室,成功的開放式辦公室通常保留10-15%的封閉空間(如會議室、電話亭),平衡開放與隱私需求。他們的經驗值得參考:
- 分區設計:將開放空間劃分為工作區(辦公區域)、協作區(梳化卡位)和靜音區(提供屏風卡位,屏風梳化或靜音艙等傢俱)
- 聲學處理:使用吸音天花板、地毯和隔音屏降低噪音
- 靈活座位:採用hot-desking政策,提高座位利用率
- 綠植融入:植物牆不僅美化環境,還能吸收噪音和淨化空氣
- 科技整合:無線投影、雲端協作工具減少走動需求
結論:打造適合香港企業的完美辦公環境
開放式與屏風卡位辦公室作為兩種主流的辦公空間設計,各自展現出鮮明的特色與價值。在香港這個高度密集的商業都市,企業在抉擇辦公模式時需要綜合考量多重因素,而非簡單地二選一。最明智的做法是深入理解每種設計背後的哲學理念,並將其轉化為符合自身企業文化與業務需求的空間解決方案。
成功的辦公室設計從來沒有標準答案,真正有效的空間規劃必定是為企業量身打造的。這需要設計者深入洞察員工的實際工作模式與行為習慣,讓空間設計主動適應人的需求,而非強迫人員去適應既定空間。特別是在香港這樣快節奏的商業環境中,辦公空間更需要保持足夠的靈活性,預留未來調整與變革的餘地,以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。